飛秒手術已經非常普及了,基本近視一族都會有所耳聞,哪里做飛秒比較好呢?
似乎這是一種很神奇的手術,有人說它矯正近視效果完美,有人說它根本沒用,還有人說它會導致失明……
然而,這只是一種被國際認可的、有效矯正近視和散光的激光手術,真心沒有這么復雜。
一切誤解都是因為不了解,所以小管家今天就要完完整整、面面俱到、客觀公正地為大家撩開“飛秒”的迷之面紗,讓大家重新認識“赤裸裸”的“飛秒激光近視矯正術”!
“飛秒”的手術原理
所謂飛秒,就是毫微微秒,1飛秒=1秒的一千萬分之一,你能想象這有多快嗎?
所以飛秒手術僅需23秒即可完成一只眼睛的矯正,全程無刀。
不得不提的是,美國科學家阿瑟·阿什金、法國科學家熱拉爾·穆魯以及加拿大科學家唐娜·斯特里克蘭因為駕馭了光,共同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。
其中穆魯和斯特里克蘭發(fā)明了一種叫作“啁啾脈沖放大”的技術,它能讓更多的光被壓縮在一個極小空間內,從而大幅提高脈沖的強度,超強的激光束能夠精準地在不同材料上實現切割和鉆孔,飛秒激光便來源于此。
飛秒激光近視矯正術(smile)是直接用飛秒激光在角膜基質層內制作微透鏡,再通過極小的飛秒激光切口,將微透鏡取出。
相當于在角膜上“制做一副鏡片”,以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。
飛秒手術是目前國內先進的屈光手術類型之一,也幾乎是目前國內最受歡迎的近視手術。
手術部位的“小心機”
近視手術不止一種,從手術方式上可以分為兩大類:角膜屈光手術和晶體植入手術。
很明顯,飛秒就屬于角膜屈光手術。(在人的眼角膜上進行手術,通過改變角膜的厚度及曲率,矯正近視和散光。)
因為角膜是我們眼睛最主要的屈光介質,占到總屈光力的70%。
如圖可見,我們薄如蟬翼的眼角膜可分為5層,從外到內分別是:上皮層、前彈力層、基質層、后彈力層、內皮細胞層。
其中,基質層占角膜總厚度的90%,因此激光手術中被切削的部分就在基質層。
適用人群 對號入座
要滿足這些條件,才適合做飛秒手術哦~
1、年齡在18-45歲之間,且近兩年度數穩(wěn)定。(因為這一群體的眼球已經發(fā)育成熟、近視度數穩(wěn)定,手術效果更有保障。)
2、近視1000度以內、散光500度以內。(因為度數越高,需要切削的角膜組織就越多,過度切削存在風險。)
3、術后的角膜厚度能保留到≥280微米,中央角膜厚度≥380微米,且無其它眼疾。(通過術前檢查,可明確判斷。)